“食物是思乡的情书”。有人把美食看作是一种艺术,是人对传统节日的一种记忆,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千百年来,人们对食物的珍爱与执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食材和菜式。美食既是一种“食”物之情,也是一种文化之魂、家国情怀的表达。在每个人眼中,故乡是美食之源。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较于文字来说,传达出来的视觉语言更为鲜明和强烈,漫画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美的感染力让用户更能清晰、明确地领悟其中所要表达的信息。本篇案例带来的是云阳文化为上饶烟草制作的两则美食动效漫画。
Chapter.1当美食遇上漫画
美食漫画是以菜肴、厨师、食材等与食物有关的因素为创作题材的漫画分支,在手法、造型、色彩的设计上都有别于一般漫画。
我们巧妙运用其中区别,以独特的表现手法,选择普适感最高的题材,使美食漫画生成一种温暖的、慰藉心灵的愉悦感,这不失为一种“视觉正能量”。
漫画家浦泽直树曾经说过:“在漫画里画吃的场景时,生活气息就会涌入。”
当你在忙碌之余,吹着黄昏的微风,随手翻阅开一则漫画,饱满的色彩味道扑面而来,带着家乡独有的风情与味觉记忆,撩拨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心弦。慕然回首,仿佛灯火阑珊与哟和叫卖之景一并映入眼帘,熟悉的声音和气味猝不及防闯入脑海,温热的情绪泛起,从心底密密麻麻地缠绕开来。嘴角,是否也漾出了笑意?
由此可见,当美食以随时可视的形式出现,带来的情绪力量是多么巨大。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便是能快速与用户产生共鸣、促进了与用户间的情感互动。
Chapter.2当美食漫画遇上动效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不拘一格,选择了表现形式的革新,给美食漫画也融入了“动效”,让这份情绪记忆变得鲜活,让一则漫画看似简单,又似充满“玄机”。
比如以上两图,若是以为它性格如外貌般老实本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不经意间,也会被它蹦跶着吓一跳,这时,它便仿佛有趣了起来,读者飘游走的视线也会莫名被牵引过去,好似看一个死物突然死而复生。那么再进一步,便能最直观地看到我们所做出的这两点努力:
一、打破常规限制
动效和漫画在结构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时候,漫画所表现人物、场景以及其他各类配件元素的语言和形象都较难以深入,存在着诸多限制。
比如说漫画当中所呈现的物品或者场景是一幅画,看来往往是刻板的,总如缺乏一丝趣味。但是融入动效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这次便跳脱出漫画当中主体与背景板相互依存的关系,给局域加入动效,就产生出很多平面创作中所没有出现的效果,就如前面所提及的“出人意料”,打造出每道美食生动调皮的“性格”。
也是将漫画组件与动态效果另类融合,打破漫画中一些常规限制,让漫画变得更加有趣和好玩。
二、打造丰满的表现形象
对于美食漫画,最主要的莫过于展现当中所蕴含的含义和艺术魅力,浅显而言就是“色香味俱全”。我们在完整的作品打磨出来之前往往会设定很多种渲染手法和表现手法,最终都为了将本篇漫画中的美食更加直观地呈现,强化其动作元素,使读者感受更有代入感和真实感。
漫画中的视觉因素往往是相对次要的,但在动效加入之后,我们便反其道而行之,更注重视觉上的刺激效果,通过观察和理解并创造动画氛围和食物性格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和食欲,捕捉每一种美食可以实现的视觉张力和戏剧性,从而在它动作的设计上各有不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视觉盛宴”。
Chapter3.当动效表现遇上绘画艺术
一、精致色彩
要想将美食绘画得食欲满满,激发起读者想与美食约会的“冲动”,色彩的运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红、黄色的食品更能刺激人们的食欲,同时动效的结合也能给视觉画面增添色彩活力。
对于视觉而言,橙色、黄色、棕色以及红色一端的暖色系常与炽热、温暖、热烈有关,我们在暖食中采取这种色调,提升画面的温度感和慰藉度;灰冷的色调有时会让食物看起来没有食欲,但用在恰当的地方可以凸显主体,也是为了贴合食物本身特点,能让画面看起来更加精致完整。
二、形态效果
食材的种类和形状不胜枚举,美食各异,形态也就不尽相同。从绘画的角度上,该如何让形态各异的食物和谐相融呢?这就需要设计师们“狠狠”拿捏了!
煮熟的面条没有固定的形态,绘画时就要巧妙体现出“随机感”;粿里的汤以及面里的汤呈现出透明与半透明的液体质感;经过加工的面团/米团看似规则成圆,但饱满、松散才是它的真实质感。细碎的瑕疵和“虚实结合”的处理画法更显视觉高质量,再通过动态的旋转、跳动,汤汁便仿佛四溢出来,不具备色彩吸引力的裹裹也变得软糯可口,赋予了香甜的观感。
每一种食物都有它别样的魅力和背后的故事,当我们层层追随其中故事的踪迹,拂去缄默掩埋的尘埃,将宝藏挖掘出来,并赋予新时代特有的艺术浪漫,它们,便会在时间长河里熠熠生光。我们期待着这些故事,也会不断寻找更多可发掘的题材,打造出独属于它们的活力气息。
柏拉图《理想国》